团队建设

聆听花开的声音 ——第二期张静工作室启动揭牌仪式

聆听花开的声音 ——第二期张静工作室启动揭牌仪式


聆听花开的声音


第二期张静工作室启动揭牌仪式

WechatIMG658.jpeg

        班主任是班集体最有权威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各级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和家庭及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为了进一步推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构筑金洲小学班主任队伍的人才梯队,2021415日下午,金洲小学迎来了“第二期张静工作室“的成立。

微信图片_20210416173822.jpg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唐晓燕、普陀区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张平、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室主任王萍、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副主任朱卿、普陀区责任督学徐梅秀、金洲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潘阿芳、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全体班主任老师。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会议在回顾第一期张静工作室精彩历程中拉开序幕。回首2016年的4月,我校积极发挥张静老师优秀班主任的才能,率先成立“张静班主任名师工作室”,通过张静老师两年多的经验辐射,引领我校青年教师成为金洲小学的后继人才。

original

 经典让人回味,精彩让人振奋,未来更让我们期待。校长潘阿芳为我们带来了热情洋溢的致词,首先她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教育局对工作室的大力支持,并介绍工作室的建设情况及发展规划。潘校长指出:强校必先强师,一个学校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金洲小学引进了一批青年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无论是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还是资深的名师,学习不仅是我们不断丰富自己实现自我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思考教育教学领悟教育真谛的必入之门。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它将以名师为引领,以学习为指导,以研究为主体,以班主任工作为纽带,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微信图片_20210416183040.png

 张静老师作为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也怀着对未来的期许畅谈了第二期工作室的计划。张老师对标了十四五区教育改革规划的核心理念,指出她将把握青年教师发展的阶段特点,明确发展方向,找准突破切入口,建立到帮带的互动开放型模式,激活青年班主任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增强立德树人敬业爱岗的使命担当,带领他们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微信图片_20210417115044.jpg

 张静工作室新老成员代表们以微访谈的形式分享了她们参与学习的心路历程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全体学员们《  桃李芬芳,师爱传承》的诗朗诵更是代表着学员们的心声与决心。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唐晓燕副局长、张平书记、潘阿芳校长、张静老师为第二期张静工作室揭牌,所有领导和成员共同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醒目的牌匾振奋人心,将活动推向高潮。随后,潘阿芳校长为工作室专家顾问王萍主任、朱卿老师发聘书;王萍主任为领衔人张静老师发聘书。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揭牌仪式后,张静老师和新学员代表进行签约,正式开启第二期名师工作室的启航、研修之路。张静班主任工作室的成立,给青年班主任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大家一起学习必备知识,分享共性的经验,探讨个性的创造,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微信图片_20210416212534.jpg

工作室的成立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活动仪式的最后,张平书记、唐晓燕副局长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张平书记对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指出,本次活动是有声,有色,有味的。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名师工作室就是要以名师作为带头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齐头并进。唐晓燕副局长进行了总结,她为金洲的每一份进步感到欣喜和感动,同时她也向名师工作室提出了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期待,希望我们能够重点围绕专业建设、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着力提升教师德育教育能力,培养青年教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全员提升,积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微信图片_20210416215037.jpg

微信图片_20210416214907.jpg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芳菲盛,在这个温暖、美好的日子,“聆听花开的声音”第二期张静工作室启动揭牌仪式已圆满结束。工作室将引领青年班主任们工作日益成熟,从而促进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提升。相信三年后,青年老师们通过学习与实践一定会获得成功!名师领航工程,是名师引领超越自我的成长之旅,是沿着教育的航向不断前行的逐梦之旅。这场旅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的前方是教育浩瀚的星空与海洋,心若飞扬,便能逆风飞翔!

original

图文编辑:戴泽宇

文字编辑:戴泽宇 王可可

审核:潘阿芳



聆听花开的声音


第二期张静工作室启动揭牌仪式

WechatIMG658.jpeg

        班主任是班集体最有权威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各级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和家庭及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为了进一步推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构筑金洲小学班主任队伍的人才梯队,2021415日下午,金洲小学迎来了“第二期张静工作室“的成立。

微信图片_20210416173822.jpg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唐晓燕、普陀区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张平、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室主任王萍、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副主任朱卿、普陀区责任督学徐梅秀、金洲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潘阿芳、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全体班主任老师。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会议在回顾第一期张静工作室精彩历程中拉开序幕。回首2016年的4月,我校积极发挥张静老师优秀班主任的才能,率先成立“张静班主任名师工作室”,通过张静老师两年多的经验辐射,引领我校青年教师成为金洲小学的后继人才。

original

 经典让人回味,精彩让人振奋,未来更让我们期待。校长潘阿芳为我们带来了热情洋溢的致词,首先她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教育局对工作室的大力支持,并介绍工作室的建设情况及发展规划。潘校长指出:强校必先强师,一个学校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金洲小学引进了一批青年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无论是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还是资深的名师,学习不仅是我们不断丰富自己实现自我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思考教育教学领悟教育真谛的必入之门。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它将以名师为引领,以学习为指导,以研究为主体,以班主任工作为纽带,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微信图片_20210416183040.png

 张静老师作为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也怀着对未来的期许畅谈了第二期工作室的计划。张老师对标了十四五区教育改革规划的核心理念,指出她将把握青年教师发展的阶段特点,明确发展方向,找准突破切入口,建立到帮带的互动开放型模式,激活青年班主任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增强立德树人敬业爱岗的使命担当,带领他们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微信图片_20210417115044.jpg

 张静工作室新老成员代表们以微访谈的形式分享了她们参与学习的心路历程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全体学员们《  桃李芬芳,师爱传承》的诗朗诵更是代表着学员们的心声与决心。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唐晓燕副局长、张平书记、潘阿芳校长、张静老师为第二期张静工作室揭牌,所有领导和成员共同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醒目的牌匾振奋人心,将活动推向高潮。随后,潘阿芳校长为工作室专家顾问王萍主任、朱卿老师发聘书;王萍主任为领衔人张静老师发聘书。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揭牌仪式后,张静老师和新学员代表进行签约,正式开启第二期名师工作室的启航、研修之路。张静班主任工作室的成立,给青年班主任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大家一起学习必备知识,分享共性的经验,探讨个性的创造,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微信图片_20210416212534.jpg

工作室的成立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活动仪式的最后,张平书记、唐晓燕副局长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张平书记对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指出,本次活动是有声,有色,有味的。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名师工作室就是要以名师作为带头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齐头并进。唐晓燕副局长进行了总结,她为金洲的每一份进步感到欣喜和感动,同时她也向名师工作室提出了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期待,希望我们能够重点围绕专业建设、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着力提升教师德育教育能力,培养青年教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全员提升,积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微信图片_20210416215037.jpg

微信图片_20210416214907.jpg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芳菲盛,在这个温暖、美好的日子,“聆听花开的声音”第二期张静工作室启动揭牌仪式已圆满结束。工作室将引领青年班主任们工作日益成熟,从而促进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提升。相信三年后,青年老师们通过学习与实践一定会获得成功!名师领航工程,是名师引领超越自我的成长之旅,是沿着教育的航向不断前行的逐梦之旅。这场旅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的前方是教育浩瀚的星空与海洋,心若飞扬,便能逆风飞翔!

original

图文编辑:戴泽宇

文字编辑:戴泽宇 王可可

审核:潘阿芳